日本首相确诊后取消外访 美国第一夫人新冠检测转阴******
(抗击新冠肺炎)日本首相确诊后取消外访 美国第一夫人新冠检测转阴
中新社北京8月22日电 综合消息: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2日12时20分,全球累计有596170722例确诊病例、6453733例死亡病例。
美洲与欧洲:美国第一夫人新冠检测转阴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1日17时20分,美国在过去24小时里新增8445例确诊病例,累计达93641944例;新增18例死亡病例,累计达1041149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地时间21日报道说,美国第一夫人吉尔·拜登的发言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对外表示,在隔离5天后,吉尔·拜登的两次新冠病毒检测都呈阴性。吉尔·拜登会在21日晚些时候离开南卡罗来纳州,前往特拉华州与总统拜登团聚。
现年71岁的吉尔·拜登此前已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并打了两剂加强针。数天前,吉尔·拜登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1日报道称,根据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副州长德米特里?布拉特年科的命令,犹太自治州恢复落实戴口罩制度。
亚洲:日本首相确诊后取消外访
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21日援引内阁官房相关人士消息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0日晚出现低烧、咳嗽等症状,21日上午10时在首相官邸接受新冠病毒检测,下午4时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岸田文雄正在官邸疗养,仍有低烧、咳嗽等症状,其夫人及长子被确认为密接者。
岸田文雄于8月12日在自卫队运营的东京大手町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会场接种了第4针新冠疫苗。
共同社21日报道说,岸田文雄取消了27日起访问突尼斯出席非洲开发会议(TICAD)的原定行程,考虑改为线上参加。岸田文雄在出席完TICAD后对中东各国进行访问的行程也被取消。
共同社援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报道说,截至日本当地时间20日晚,日本累计确诊病例数已居全球第10位。日本第七波疫情持续蔓延,在过去4周,日本全国约有571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居全球之首。
据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22日通报,截至当天零时,韩国较前一天零时新增59046例确诊病例,累计达22299377例;新增56例死亡病例,累计达26109例。韩联社指出,周末检测数量减少,所以周一确诊数据通常大幅少于前日,但韩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已连续两天比前一周有所下降,疫情形势能否由此好转备受外界关注。
《联合早报》援引新加坡卫生部的数据说,新加坡21日新增1951例确诊病例,累计达1816866例;新增2例死亡病例,累计达1580例。当天也是从今年5月4日以来,新加坡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新低。截至8月20日,新加坡全国人口中的93%已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79%注射了加强针。
据《联合早报》21日报道,随着新加坡疫情趋稳,政府将进一步放宽戴口罩的规定:民众只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以及在诊所、医院和疗养院等场所才须戴口罩。学生在学校上课时不必戴口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政府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将公布详情。在公布之前,人们先别急着摘下口罩。
新德里电视台援引印度卫生部22日上午公布的数据说,在过去24小时里,印度新增9531例确诊病例、36例死亡病例。(完)
2022年中国CPI上涨2% 官方强调稳物价有坚实基础******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2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2022年全年,中国CPI比上年上涨2.0%,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从环比看,2022年12月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7.0%和4.7%;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猪肉价格下降8.7%,降幅比上月扩大8.0个百分点。
当月,非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非食品中,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行及娱乐活动逐步恢复,飞机票、电影及演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7.7%、5.8%和3.8%。
从同比看,2022年12月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8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2.2%,涨幅比上月回落12.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92个百分点。
2022年1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中国核心CPI略有回升,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在12日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指出,2022年中国CPI全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8%左右、欧元区8%以上、英国9%左右等发达经济体涨幅,也明显低于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7%—10%(2022年1月—11月)的涨幅。国际胀、国内稳,对比十分鲜明。
展望2023年,万劲松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中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