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图刊】春节临近 全国各地年味渐浓******
春节临近,到处是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人们以写春联、蒸花馍、手工制作灯笼等各种形式迎接新春佳节,为城市乡村增添浓浓年味。
2023年1月9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步行街安装悬挂红灯笼。(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8日,江西省永新县巾帼志愿者协会舞龙队的队员们舞起"彩带龙",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刘平华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制作灯笼。(谢尚国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在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蒙城路年货市场,市民在选购新春饰品。(刘勤利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荣桓镇农贸市场,人们在挑选过年饰物。(曹正平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丛西街道北城社区的居民在制作花馍。(郝群英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江苏常州,灯会现场的巨型“生肖兔灯”璀璨夺目。(王启明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9日,志愿者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麻塘村为群众书写春联。(龙元彬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8日,河南省洛阳市关林市场,市民选购传统灯笼、春联、生肖饰品等。(张光辉摄/光明图片)
2023年1月8日晚,市民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古城游览。(梁孝鹏摄/光明图片)
张宏江:人工智能如何帮人类进入科研新范式?******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人工智能能够如何帮助我们进入科研的新范式?”
这是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12月9日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中,抛出的一个问题。
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I-AIIG)承办,中国新闻网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国际组织、国内外学术机构支持。
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在2022人工智能合作与治理国际论坛的主题论坛“人工智能引领韧性治理与未来科技”上发言。主办方供图张宏江认为,回顾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不同发展阶段经历了不同的科学发现范式。
“几千年前,人类就通过观察、实验来描述自然现象。比如‘日心说’是通过对天象的观察来对整个宇宙。随着科学的发展,四五百年前,理论模型范式出现。人们通过对某一现象的观察总结出理论,从而指导新的科学研究。五六十年前,尤其当大型计算机出现后,面临更复杂的问题,比如天气预报、地震模拟,人们无法再用简单的物理公式、简单的方程构建完整的模拟系统研究理论,人们引入了计算范式,用计算来模拟的方式做科学研究。到二十年前,我们进入大数据时代,科研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进一步驱动物理模型。”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科研范式。”张宏江说,人工智能经过多年发展,尤其过去15年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给科学研究推出一个新的范式。“这个范式是AI驱动的范式。实际是用深度学习的算法,直接从数据中建立新的模型,其背后是数据、模型、算法和算力。”
张宏江指出,深度学习在革命性地推动了语言、图像和视频处理、识别和应用之后,正在迅速地改变科学研究的范式,这种新的范式就是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自动化+深度学习”。
他说,“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黄金期,新的设计范式,都可以借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赋能。”
张宏江坦言,未来十年蕴含着科学发展与产业创新机会,包括数据、模型、算法、算力,其核心是背后的跨学科人才。(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