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澳旅游团重启,搜索大涨超3倍、往返机票搜索量半小时增长7倍******
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的通知”,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
消息发布后,各在线旅游平台上机票预定、旅游热度迅速飙升。携程数据显示,通知发出后香港澳门目的地搜索量瞬时大涨超3倍,连带港澳跟团游产品浏览上涨180%。同程旅行平台上,香港旅游搜索热度瞬时上涨超过371%,澳门旅游搜索热度上涨324%。去哪儿数据显示,半小时内,往返香港机票瞬时搜索量增长7倍。
对于旅行社来说,已经提前进行了充分准备。记者了解到,携程第一时间上线了近百条港澳团队游产品,包括半自助、私家团、自由行打包、目的地参团等多种品类,为用户提供各类赴澳旅行选择。“内地游客一直以来都是港澳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赴港澳跟团游及‘机+酒’自由行的恢复,将进一步激发游客对港澳旅游的消费需求,也为赴港澳旅游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携程团队游CEO江文表示。
事实上,随着2月出境航班的调整,内地赴港澳航班迎来了新的利好。据携程统计,截至2月1日,内地至香港直飞航班每周班次近270班,始发地包含北上广、成都、福州、南京等26座城市。其中有4个城市(合肥、无锡、南昌、温州)2月起重新复飞。从近7日成交平均票价来看,超过20%的香港直飞航线价格低于2019年同期,其中国泰航空从杭州和南京直飞香港的两个航班价格更是较2019年打了7折以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国军表示,港澳跟团游一旦恢复,将直接促进内地旅客数量回升,进而带动港澳旅游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产业的复苏。进一步刺激旅游消费、延长留港澳时间、拉长消费链,同时让港澳更多的旅游企业和商家在消费市场受惠,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促进和恢复旅游就业。跟团游很好地保障了旅游质量,对港澳旅游的宣传推广也十分有益;跟团游可以进一步鼓励港澳与内地旅行社积极对接,拓展合作机会,加强港澳和内地的联系。
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也持相同的观点,香港和澳门是很多内地游客出境游的第一站,随着两地跟团旅游重新开放,内地游客前往港澳旅游不仅更加方便,也将有更多旅游产品选择。该负责人预测,预计未来,2~10人的小型团队游,有鲜明出游主题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将陆续进入港澳旅游市场。此外,医疗旅游、研学旅游等新旅游生态也将成为内地游客赴港澳旅游的新选择。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2100年,2/3冰川可能消失******
图片来源:pixabay
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对本世纪不同排放场景下的冰川质量损失进行了新的预测。相关研究1月5日发表于《科学》。
研究表明,根据当今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本世纪全球可能损失多达41%,或者至少26%的冰川。
这些预测将被汇总到全球温度变化场景中,补充有关气候变化的讨论内容,例如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进行的讨论。
卡内基·梅隆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助理教授David Rounce团队发现,如果继续投资化石燃料,在未来场景中,按质量计算超过40%的冰川将在本世纪内消失,而按照数量计算,超过80%的冰川可能会消失。在最好的低碳排放场景下,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被限制在1.5℃以内,但按质量计算仍有超过25%的冰川质量将消失,按照数量计算则有近50%的冰川将消失。
按照冰川的标准,这些消失的冰川大多数都很小(不到1平方公里),但它们的消失会对当地的水文、旅游、防灾和文化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该研究为区域冰川建模提供了更好的背景,Rounce希望这有助于促使气候政策制定者将温度变化目标降低到2.7℃以内——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承诺的目标。
如果温度上升超过2℃,则欧洲中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等地的较小冰川将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如果温度上升3℃,这些地区的冰川几乎将完全消失。
Rounce指出,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需要很长时间。他将冰川描述为流动极其缓慢的河流。今天的减排努力并不能消除以前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不能阻止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完全停止碳排放,其正面效应也需要30年至100年才能反映在冰川质量损失率上。
许多因素决定了冰川质量的流失,Rounce的研究推动了用模型解析不同类型的冰川的研究,包括潮汐冰川和碎片覆盖的冰川。前者指漂于海洋的冰川,这导致它们在这个边界失去了很多质量。后者则指被沙子、岩石和巨石覆盖的冰川。
Rounce此前的研究表明,碎屑覆盖层厚度和分布可能对整个区域的冰川融化速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这取决于碎屑的厚度。在这项最新研究中,他发现,解释这些过程对全球冰川预测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分析单个冰川时却发现了质量损失的巨大差异。
该模型还使用前所未有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校准,包括对每个冰川的单独质量变化进行观测,从而提供了冰川质量变化的更完整、更详细的图像。可以说,超级计算机对于支持最先进校准方法的应用和不同排放场景的大规模集成必不可少。(王方)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